顶点笔趣阁 > 帝国海权 > 第236章 即将到来的风雨

第236章 即将到来的风雨


  英德之间在赫尔戈兰岛以及3B铁路问题上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一致,被视为英德关系的一次巨大进步,在双方交涉的这一年里英德关系一如既往的平静,但是在这平静的表面下实际上早已暗潮汹涌。

  “今天自由党又拿非洲的事情来给首相阁下添堵了是吗?来来去去老是那么一套说辞他们就不能换点新花样吗?”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满脸无奈的抱怨到。

  “虽然都是些陈词滥调,但是的确给侯爵阁下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不是吗?而国民也的确因为他们的那些说辞而对政府充满了不满不是吗?毕竟这场战争我们已经打了3年了。”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同样无奈的说到。

  为了占据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的黄金和钻石,大英帝国付出的太多了,1072艘舰船向南非运送了38万陆军、45玩匹骡马、134万吨军事物资、耗资超过2亿英镑、阵亡超过2万人、其中军官超过1000人。

  捉襟见肘的财政和难以复原的人力资源消耗让大英帝国的全盛时代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而一去不复返。

  不仅如此,作为“文明”的领导者的英国在此次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残暴和不讲规矩令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人民和王室深恶痛绝。

  这一切都让年事已高的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所领导的英国政府受到严重的指责,而反对派更是以此来不断攻讦。

  “我们已经胜利在握了,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这一点我确信无疑,解决了那些布尔人后帝国将获得世界上最大的黄金产地,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帝国所损失的也会得到补偿。”张伯伦信心满满的说到。

  “但是民众的怒气需要有一个目标来释放,否则帝国在非洲的汉尼拔式的胜利可无法平息他们对政府的不满,我们需要一个像样的靶子,我们需要靠痛打这个靶子来振奋国民的精神,转移国内积累的不满和怨气。”  刚上任的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塞尔伯恩伯爵建议到。

  大英帝国需要找个对手来展现自己依然强大,不能让所有人因为一场布尔战争就以为大英帝国已经今不如昔了。

  为了帝国的荣耀,大英帝国需要展现一下自己的力量,拿着机枪向非洲土著扫射可满足不了这一点,大英帝国需要找个像样的工业国来发泄一下,不挑起争端,怎么能阻止这些快速工业化的大国向其他国家抛售过剩工业品和夺取商业特权的竞争中向英国发起的愈来愈无力招架的进攻?

  “我赞同。”张伯伦附和到:“对哪一个敌人进行反击是无关紧要的,要紧的是我们应对其中的某一个立刻进行反击。”****.裸的霸权主义宣扬。

  当然话是这么说,真的随随便便挑一个对手就打上门去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英国的“绅士们”还没疯狂到这个地步。

  一个怎样的对手才是适合英国的对手?首先这必须是个能拿得上台面的工业国,欺负太弱的国家可起不到振奋国民,彰显国力的效果。

  不过一个太过难搞的对手到时候有可能会弄巧成拙,让大英帝国再次陷入像布尔战争这样的泥沼之中难以脱身。

  很显然,现在整个欧洲的决策者们都没有想到和一个工业化国家进行全面战争会发生怎样的恶果。

  也许选一个敌人在政治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考量,但是如果从军事上那么挑选出最好对付的显然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而且英国的国策一直以来都是在对强国采取一定的姑息妥协,不与对英国造成最大威胁的潜在敌人直接对抗,如果可以那么哪怕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也在所不惜。如此一来只要挑出那些威胁不那么大的国家就可以作为英国最好的靶子了。

  “我们可不能在陷入向布尔战争那样的窘境中去了,虽然目前看来俄国人在远东的行为是帝国最需要提防的,但是远东我们只需要支持日本人去和俄国人对抗就行了,帝国绝对不能再次陷入和俄国人的直接战争中去。”兰斯多恩侯爵说到。

  “俄国人的战争潜力很大,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巨大,而且环境恶劣,和俄国人直接发生冲突,一旦规模难以控制,到时候很可能就会变成当年拿破仑所面临的情况呢。”张伯伦也附和到。

  “而且和俄国人为敌意味着从波斯到阿富汗,从印度到清国西藏再到清国东北的全面对抗,这种对抗会让帝国精疲力尽的,所以支持日本已经是帝国所能做的极限了。”塞尔伯恩也同意这一点。

  “如果与法国为敌,那么意味着从英吉利海峡到地中海,从非洲到远东的全面对抗,也应该避免。”兰斯多恩侯爵接口到,作为历史上缔结了英法俄三国协约的优秀外交官,他看的出法国人和俄国人能给大英帝国带来多大的麻烦。

  “法国和俄国都不行,难道我们再去找大洋对岸的那些乡巴佬的麻烦?”张伯伦开玩笑到。

  “美国人已经获得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占据了古巴,夏威夷和萨摩亚,美国海军现在已经是世界第5了,而且他们在大西洋西岸有着巨大优势,跨过大洋和一个国土面积巨大的国家为敌也不是明智之举。”塞尔伯恩反驳到。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现在大英帝国谁都惹不起吗?”张伯伦笑着说到。

  不过话音刚落,4个人立刻都陷入了沉默,他们不约而同的都想到了一个有些可怕的答案,但是他们却一时间不敢说出来。

  这个答案就是德国,德国能对英国产生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海方向,想从海峡方向威胁英国即必须占领法国到比利时、荷兰的一部分,这在英国人眼中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德国缺乏殖民地,非洲的三块殖民地互不相连,面积也不算大,远东的菲律宾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在马六甲海峡在英国控制的情况下威胁也不大。

  而德国本身又缺乏战略纵深,因此但从对抗角度上来看对英国不够  “危险”和“难缠”,德国又与法过有着巨大矛盾,那么这样一个不是那么“重要”的国家是可以拿来牺牲的,而牺牲德国的利益,从而避免了和有着最大威胁的潜在敌人的直接对抗,甚至获得强大对手的友谊,对英国来说是有利的。

  更何况英德之间也不是那么一团和气,德国的迅猛发展让自身对技术革新反应迟钝的英国受到巨大冲击,原本英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利润迅速减少。

  以钢铁工业为例,1896年德国就取代了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大的的钢铁制品出口国,钢铁产量超过英国30%,加上上更胜一筹,克虏伯装甲甚至成为了英国皇家海军战舰的标准装甲钢。

  而这一切导致大量形不成规模化的传统英国企业倒闭,英国国内无法为铁路工业、机器制造、电器工业提供足够的市场,因此英国不得不依靠对外投资和出口工业品,但是反过来这就使得其在一切开放市场上又受到德国的排挤。

  重工业遭到了德国人的排挤,英国产业结构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型制造业的利润微薄和工资价格上升导致在经济中所占的突出地位开始下降,而轻工业、航运业、金融业却因为有着广阔的殖民地市场而导致所占比重快速上升。

  产业空心化在英国不断增加的利润率的掩护下已经盘旋在英国的上空,这种情况的直接结果就是英国人对德国工业“抢占”英国传统市场产生了不安和愤怒的情绪。

  所以实际上英国在1870年以后的历次经济危机就总是喜欢拿德国来挡枪,英国国会中的党棍门不是指责英国外交部使用巴伐利亚制造的铅笔,就是指责进口德国罪犯生产的廉价刷子。

  总之,无论对错,都是德国夺走了英国的劳苦大众的就业机会才导致了英国的经济困局。这种指责倒是和后世某超级大国对另一个亚洲大国的指责颇为相似,因此想要挑动国内反德情绪并非是什么难事。

  问题是英德刚刚达成了一系列协议,现在就立刻把矛头指向德国是否是个合适的时机?而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婿,德国皇帝腓特烈三世和之前来参加女王葬礼的德国皇储在英国公众眼中形象颇佳,而爱德华七世国王陛下又是什么态度?

  这些都是让4个人不敢直接开口要把德国作为大英帝国的新靶子的原因,至于别人指责英国背信弃义,破坏两国关系?国与国之间没有好恶,唯有利益。英国人卖队友的事做的还少吗?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虽然这个话题最终没有继续下去,不过作为英国内阁的核心,这场交谈引导他们所想到的,会成为他们下一步影响英国国策的一个源头。


  (https://www.zwyz8.com/db/10640/78176912.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