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不如诸夏之亡也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帝位空置”的状态。
奉常官署内,尽管前段时间才有人因“非以宜言”罪被下狱,但如今舆论管制较秦始皇帝时松了许多,儒生们的议论声便仍然未息。
他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随之到来的礼仪问题上:黑夫称公,当用古时封邦建国之礼,置直属于其下的群卿大夫否?亦或是仍如现在这样,凌驾于九卿之上。同时,封公的典礼又将如何举行,既然没有天子,那谁来给予黑夫册命呢?凡此种种,争得不可开交,烦恼之际,甚至有人插了句嘴:
“孔子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如今天子之位空置,这是否意味着,此乃无道之时?”
就连太宰令伏生也摇头道:“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眼下却不仅要三月无君,恐怕要三年五载无君,岂能如此……”
虽然法家和儒家一直不对付,但面对君主时,二者的观点却极其一致。
在法家眼里:“夫利天下之民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可见,天下之治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君”。
在儒家看来,君主在政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以为天下治平之基本,在于人君一人之身。
尽管反对者甚众,可摄政决心已下,既如此,就必须为其施政找到依据,这便是御用文人的本事了。
“如此说来,周公摄政时也是礼乐征自诸侯出,是无道之世了?”
群儒一看,却是太史令叔孙通,这位正儿八经的孔门弟子义正言辞,质问发言者。
周公是儒家理论的根源之一,从孔子便开始尊为圣人,不论哪个学派都推崇之至,认为周公制礼,是天下有序的开始,谁敢质疑周公时是无道?
那几个儒生顿时哑然,叔孙通更大声说道:
“周公定礼乐,天下大治,然自周室东迁摄政治国,陵迟至今,五百五十年来,礼崩乐坏,皆为无道之世!”
好家伙,将秦始皇帝时也算进“无道”的时段去了,但这却又是奉常官署内群儒的共识,纷纷点头,而胡亥时更差劲,更加暴虐无道。
“而现在,恰恰是从无道转入有道的开始。”
叔孙通以为,摄政,不过是从无道进入有道的过度阶段,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他看来,对于黑夫而言,因为故秦大臣和百姓习惯了秦君统治,故取而代之时机未到。
可再立一个嬴姓皇帝,既让北伐功臣心中难安,也会对未来征讨六国,争取六国豪杰百姓降服不利。
摄政,是黑夫眼下能采取最好的办法。
更何况,谁说现在就无君了?
“尔雅有言,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谁说非要皇帝才是君?只要独一无二,即便是太阳落山后升起的月亮,也能令漫天星辰失色!”
这不就是先前那“月将升,日将落”的预言么?
当然,这并非长久之计,在叔孙通看来,迟早,另一个预言也会应验。
“亡秦者黑……”
“昔日秦始皇帝之所以称皇帝,是因为其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三皇五帝所不及。故号曰‘皇帝’。”
“摄政必须再度一统天下,得万众拥戴,方能水到渠成,取代嬴姓秦朝,真正坐上皇帝之位,开启一个新朝……”
这番话自不能说得如此直白,他遂面色一板,教训那些被自己举荐进入奉常的群儒道:
“汝等昔日让我向摄政入荐诸生为官,如今进了奉常,却不好好珍惜,襄助摄政定礼,兴礼乐之道,而在此妄言,意欲何为?”
众人顿时讷讷,但脸上服了,心里却未必服。
这时候,满堂儒生又听到另一个声音道:
“太史说得不错!”
却是奉常陆贾。
“孔子也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可见诸夏无君,时常有之!”
如果非要给这个身处中原,以冠带为标志,已有雏形的民族命名,她现在的名字便是“诸夏”。
“然而诸夏在无君时,却没有丢失礼乐,这是为何?”
他扫视众人,待议论结束后,才笃定地说道:
“因为有圣人!”
……
“圣人?”众人面面相觑。
陆贾笑道:“不错,诸夏之所以在无君,或者君主幼弱之时,尚能维持礼仪之大,章服之美,而没有堕为戎狄,正是因为,有圣人治国!譬如伊尹、周公,孔子!
“而今之摄政,亦是圣人!”
“摄政是圣人……”群儒被惊到了,他们黑黑夫贴过很多标签,却还真没往这方面想过,那黑大汉哪里圣了?
“敢问叔孙太史,何谓圣人?”陆贾朝叔孙通拱手,二人今日是得在此唱一出双簧了。
叔孙通略微沉吟:“内有德性,外有功业,是为内圣外王,自为圣人。”
陆贾摇头:“太过深奥简略,恐有些人听不懂,可否再具体些?”
叔孙通少不得要认真起来:“曾子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做到这几点的,可谓大圣!”
陆贾一条条摊开了开证明:
“摄政出身黔首,然孟子言,涂之人可为禹。摄政少时家贫,父母兄弟皆白丁也,然荀子又言,圣人可学而成也。摄政便是既有天生之智,又好学不倦。”
他举例子道:“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作陶治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神农氏便是格物致知的圣人典范。”
“诸君且仔细想想,过去十余年来,省人力十倍的水椎,让亩产倍增的堆肥,叫天下人皆食甜味的榨糖,让文书省力省时的纸张、印刷……”
“这些泽被天下的事,皆乃摄政所作也!在格物致知上,摄政的成就,几能与神农氏相提并论!”
好像还真是!众人点头,没毛病,古代的“圣人”,燧人神农之流,还真是群发明家,黑夫算是占大便宜了。
“再说修身齐家,摄政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可谓至俭,与始皇帝、胡亥大异也。”
“又不贪女色,入咸阳,妇女无所幸,宫女皆出而嫁人。家中仅一妻,夫人叶氏贤且俭,衣不坠地,亲织衣裳,以教二子。”
黑夫平日里被某些人诟病的点,如今却成了陆贾赞誉之处——儒家眼里的大圣人孔子,不也才一个老婆,一子一女么!
陆贾的演讲渐入佳境:“至于治国之能,众所皆见。摄政治北地,而北地兵强,逐匈奴八百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治胶东,则胶东富庶,楼船通海外,而九夷皆朝于中原;治岭南,则转败为胜,南征军以之为父母,越校蛮人甘为效死!”
“平天下,更不必说,胡亥篡位暴虐,欲屠安陆,摄政以眇眇之身,数千迁谪之众,举兵江汉,四渡云梦,屡胜强敌。不过一年有余,便北伐靖难成功,武关如有神助,蓝田不战而屈人之兵。”
“随后诛篡君,杀奸佞,安百姓,重整纲常,而拨乱反正,让孔子门徒重归朝堂。又内修己以安百姓,外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之方也已!”
“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皆备,举目天下,能做到内圣外王者,唯摄政一人而已。”
有理有据,叔孙通带头,舌战半响的群儒们总算达成了共识,皆附和道:
“摄政确实是圣人!”
而圣人治国,这不就是儒生们想象中三代之治的场景,也是他们一直孜孜不倦的梦想么……
“由周公那样的圣人来治国,这不是吾等数百年来的追求么?”
“为何今日实现了,却惶惶不安?”
被陆贾一语点明白后,气氛变得热络,儒生们开始兴奋起来,对这件事的热情度空前高涨!
他们要参与进去,让自己留名,也籍此跻身。
“摄政他不止是儒家所推崇的圣人……”
陆贾口干舌燥,但却心怀欣慰,他这几个月可不是白忙活的,他所学甚杂,也不似一般儒生那么心胸狭隘,不能容其他学派。
故陆贾很清楚,圣人治国,这不仅是儒家的夙愿,更是诸子百家的梦想。
道、法、墨,各家也都推出了自己的圣人形象,这些圣人的身上,体现了各学派的最高理想……
墨家是个无条件牺牲自己成全天下的学派,他们崇尚大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哪怕是摩秃头顶、走坏脚跟也要为天下治水,好似从来没有个人私欲,把身心和灵魂,全部奉献给天下。
墨子说,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为圣!
黑夫入咸阳后,表现得一心为公,绝无私欲,连“无我”的宣言都出来了,对新故秦人,好歹做到了一视同仁,甚至还重用了张苍、陆贾、萧何、叔孙通、韩信这一大批关东人,跟始皇帝一比,就显得“兼爱”多了。
更勿论,他还是拯救了墨家最后几名弟子的恩公。
法家也有圣人,他们的圣人是以法为核心的,韩非子推崇绝对专制的独裁君主,既要心狠手辣又要心机深沉,用法术势的配合和高超的权谋,才能一统天下,最终体天道而立法。
而黑夫的真实面目,不就是这样么?
虽然各家相互认为对方的圣人不是真圣,但巧合的是,除了庄子心目中的圣人太过出世,黑夫沾不上边外,其余诸子理想中的“圣人”,他竟是几乎占全了。
这便是陆贾认定黑夫为主,选择为之效命的原因。
“如此圣人,可为天下师,故方设三上公,而摄政居太师之位。”
“摄政不仅要再度平定天下,更要承三代之学,继秦之法,集百家之智,以教化天下!”
君主与圣贤将融为一体,百家的政治理想,将在他一个人身上汇合,诸夏的和平兴盛,将籍由他来确立。
这是秦始皇帝,都未能做到的事,也是这十多年,有识之士最大的遗憾。
而摄政的后代,不管他们仍是“摄政”,还是真正成为天子、皇帝,都被冠以“圣人之后”的名号!
黑夫越是将“圣人”的形象维持拔高到极致,越是能得诸子百家及天下人的推崇,对其子孙就越是有利……
这就是陆贾为黑夫拟定的政治蓝图,与叔孙通的设想,还略有不同!
“今日方知,陆君何以为奉常。”
在群儒兴奋的查阅经典,为摄政的封公典礼贡献智谋时,叔孙通走过来,朝陆贾作揖,叹服不已。
圣人,啧,这才是彩虹高级屁啊,叔孙通想想自己曾谋划的“黑夫是始皇帝私生子”,都是什么啊,对陆贾,他只能甘拜下风。
“叔孙也不赖。”
二人一笑,恰在此时,外面有谒者来宣布了一条大消息:
“摄政封爵已定!”
所有人都转过头,屏息以待,陆贾甚至心里暗暗期盼:“千万不要是包公……”
“封爵为:夏公!”
……
PS:今天只有一章。
(https://www.zwyz8.com/db/10696/468619271.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