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唐朝贵公子 > 第五百三十九章:捷报来了

第五百三十九章:捷报来了


  李世民一时恍惚,竟是无言。

  当日,圣旨发出,兵部开始紧急调拨钱粮。

  大战已是一触即发了。

  兵部的行文开始发向各州,征集关中和并州各路府兵,无数的快马预备向各地散播着消息。

  一时之间,坊间大恐。

  又要打仗了,但凡家里有一些亲戚在太远以及并州和关中的,都不禁担心起来。

  人们对于兵祸的记忆并没有消散,毕竟这天下并没有安定多久,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之揪心起来。

  当然……谣言和混乱,乃是不可避免,不少人开始谣传晋王已经发兵关中,且说的有鼻子有眼。

  这长安的粮价,竟是涨了。

  于是又有许多的奏报,开始送去朝廷。

  到了次日清早时,人心的浮动,令朝廷不禁为之担心起来。

  李世民不得不继续召百官觐见。

  开始商讨着即将而来的征讨太原的问题。

  先是兵部的李靖,奏报了兵部的准备事宜,又说出了当下的难度:“陛下,这些年天下太平,关中和并州各路府兵,竟有懈怠,兵部行文……想来现在已至诸州,只是钱粮方面,却出了一些问题。”

  李世民昨夜睡得并不好,略显憔悴,此时口里道:“何事?”

  李靖道:“从前所拨发的钱粮数目,到了今日……因为物价上涨,以及百姓们不再缺粮,将士们已经不满意了。”

  李世民顿时明白了。

  以前的时候,要打仗了,粮食的供给都会大增,说穿了,就是让将士多吃几顿好的。

  而将士们也为之感恩戴德,自然个个肯拼命。

  可现在不说赏赐出去的钱,因为通货膨胀的缘故,原先你给人家一两贯,人家觉得不算少,可现在,物价相较来说已是涨了不少,再给一两贯,已是说不出去了。

  还有,府兵们都有自己的土地,新粮开始推广之后,单位的粮产开始大增,再加上耕牛和耕马的推广,这种形式就更明显了。现在不少条件较好的良家子,都开始吃上了白米和白面,早不吃当初的糙米和黄米了。如此一来,并不拨发的粮,对于士卒们而言,已经没有了吸引力。

  李靖说了这么多,其实重点是为了表示两个字……打钱。

  就是要告诉你,按照以往的标准,拨发的钱粮,已经完全不足以安抚将士们了,你打算怎么办?

  御史中丞亦是奏报:“陛下,昨日起,长安城中流言四起,若是再不快刀斩乱麻,尽早的拿下晋王,臣只恐会有宵小之徒,趁机做乱。”

  房玄龄也进言道:“臣连夜检视武库,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个个的问题,听得李世民大为头痛,其实他这时并没什么心情去想这么多乱糟糟的事,毕竟谋反的不是别人,乃是自己的儿子,可这么多的事情,不是他想不管就能不管的。

  此时,他忍不住地叹了口气道:“事情怎么会到这样的地步啊。”

  当然,这也只是一点感慨而已。

  倒是一旁的陈正泰道:“陛下,臣有一言。”

  众人听到陈正泰的声音,总是觉得刺耳,不过却还是朝陈正泰看来。

  却见陈正泰不疾不徐道:“儿臣以为……平叛的关键,在于儿臣此前派去的魏征和陈爱河……”

  陈正泰的建议和其他人不一样,他认为魏征和陈爱河一定在太原已经立足,若是能从这二人身上得到关于太原的军事情报,那么攻打太原,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李靖觉得有些心烦,他在讨钱,你添什么乱呢!

  于是他便绷着脸道:“郡王殿下,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提此事了吧,殿下擅长经济,这大军征发的事,非殿下所长。”

  陈正泰便道:“大军征发,也不影响联络城中的内应,魏征和陈爱河都是有才能的人,他们在太原,才是平叛的关键。”

  开玩笑,也不看看魏征带走了我陈正泰多少钱,这些钱,砸也要将叛军砸死了。

  一时之间,殿中又吵作了一团。

  李靖其实只是发了一些牢骚,谁晓得陈正泰据理力争。

  于是,就有人看不惯陈正泰了,少不得站出来抨击一下,当然,语气还算是客气。

  可是有人不太乐意了,却是几个年轻的御史和翰林站出来,突然情绪激动的大加挞伐这站出来抨击陈正泰的人。

  众人有点懵,仔细一看这几个年轻人……

  这不正是二皮沟大学堂里考中的几个进士吗?

  骤然间,有不少人心中一凛,这二皮沟……显然已经开始有了几分气候了。

  连出了两批进士之后,上百个年轻的读书人进入朝堂,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在二皮沟读书,尊奉陈正泰为祖师爷,如今,这是以陈正泰马首是瞻的啊。

  此时,这殿中的众人还不知道,就在这个时候……一封快报,已入宫。

  银台的宦官得了快报,却不敢怠慢,这是太原来的消息,现在太原的任何快报,都与朝廷息息相关,绝不可小看。

  于是乎,拿着快报的宦官,便匆匆的赶到了太极殿。

  殿中的宦官,开始给张千使眼色,张千察觉到了这混乱之中的一些变化,于是躬身到了李世民耳畔,低声道:“陛下,银台有奏。”

  李世民正想着心事,好几次不禁出神,听了张千的话,却道:“来人,取奏报来。”

  他一声大喝,总算打断了殿中的争吵。

  百官们这才安静下来。

  其实这争吵,包括了陈正泰和李靖这样的当事人,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们都还没红眼呢,这些年轻的翰林还有御史们就怎么先吵的不可开交了?

  房玄龄等人也有点懵逼,他们甚至怀疑,二皮沟这些人是来添乱的,于是下意识的看向陈正泰。

  陈正泰则一脸无辜的样子,看着房玄龄等人,意思是……这和我没有关系啊。

  却见一宦官快步进来,直接拜下道:“陛下,太原有急奏。”

  “从哪里发出的急奏?”李世民的第一个反应,是那孽子已经修书来了。

  这孽子已经谋反,这时候修书过来,十之八九……是来挑衅的。

  “乃太原刺史府。”

  李世民听闻,不禁脸色一变。

  群臣哗然。

  房玄龄顿时有些不淡定了。

  太原刺史府发出了奏报,那么就和太原刺史周涛有关系。

  只是……这个时候,太原刺史能发出奏报,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周涛已经叛变,投了晋王李祐,而这周涛是奉了李祐的命令,以太原刺史府的名义,向朝廷挑衅。

  这周涛,乃是房玄龄所举荐的官员,房玄龄一直认为这是个忠厚耿直的人,但是万万没想到,连这个人都投了叛军。

  李世民脸色极不好看,深吸一口气:“取来朕看。”

  于是,宦官匆匆上殿,将奏报转送张千。张千随即接过了奏报,转而呈交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了奏报,只是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神色竟是变了。

  奏报之中,详细的记录了事情的经过。

  李祐在谋反之后,先诛杀了太原刺史周涛,而后,正待要誓师,随即,魏征不服,当下诛杀了晋王李祐身边的‘拓东王’和‘拓西王’。

  一看到拓东王和拓西王之类的字眼,李世民心里一股无名业火便升腾而起,忍不住咒骂:“造反此等大事,竟如儿戏,荒唐竟至如此!”

  这在李世民看来,自己的儿子造反,显然是很不专业的,甚至可以说一塌糊涂。

  这什么玩意?

  而相比较起来,李世民才是造反的老祖宗,隋炀帝的时候,李世民还是少年的时候,就极力劝说当时还是唐国公的李渊造反。等到大唐定鼎天下了,李世民索性连自己老子也一并反了。

  无论如何,李世民无论是反隋还是反李渊,无论当初是多么的年轻,他的造反,都是有章法的,会分析局势,会判断身边每一个人是否肯依附,会选择时机。绝不会像晋王李祐这么个傻儿子一般,寻几个歪瓜裂枣,这里封个王,那里又封个王,这等造反的手段,就好像李世民这等造反专业的博士后,看一个小学生的行径,忍不住气不打一处来,因为……这李祐的愚蠢,已让李世民感觉low穿了李家人的智商下限。

  ……魏征诛杀了李祐的左右臂膀?

  李世民在大怒之后,猛地醒悟过来,他神色突然变得古怪起来。

  于是,继续看下去,上面写着魏征如何稳住局势,一个叫陈爱河的人,又是如何的擒拿了晋王李祐。

  太原如何安民,一下子安定下来,晋王李祐的死党,如何一个个被拉出来,斩首清除。

  其余的文武,如何迅速的稳定了局面。

  “此子……真不如猪狗。”李世民吐出了这句话,放下了奏疏。

  此时,竟不知该喜还是该怒。

  心中狂喜的是……这叛乱,不费一兵一卒,就已经解决了,避免了最糟糕的情况,这对迅速的稳定人心,避免生灵涂炭,有着巨大的作用。

  可大怒的却是,自己的这儿子,真是蠢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连造反都如此可笑。

  房玄龄还以为李祐让人修书信前来挑衅,又见李世民怒不可遏的样子,便忍不住道:“陛下,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即筹措钱粮。李将军说的对,事已至此,讨伐的官兵若是粮饷不足……只恐将士们生怨。”

  “不必了。”李世民抬起头,看着群臣,沉吟片刻道:“魏征与陈爱河二人,已单枪匹马,将李祐拿下来,其余贼子,也已伏诛了。现在当务之急的不是讨伐,而是朝廷应立即派出敕使,前去安抚。”

  这个消息亦是足够意外了,众臣一时哗然。

  连房玄龄也是一头雾水,单枪匹马……就平定了叛乱?

  所有人面露出惊恐之色,若是如此,那就真的是恐怖了。

  人们下意识的将目光落在了陈正泰的身上。

  陈正泰倒也觉得意外。

  他拿了一笔钱给了魏征,确实是让他去收买人心的,不过,他其实并没能指望发挥出如此巨大的作用,他当初只是想着,尽力让魏征潜伏在城中,收买一些将士,若是当真叛乱,等到朝廷的讨伐大军一到,在城中制造一些混乱,便可方便大军围剿。

  可魏征还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居然三下五除二,直接搞定了。

  李世民看向陈正泰:“正泰既然早有平叛的安排和布置,为何不早说?”

  许多人也顺着李世民的话看向陈正泰,大家显然也想知道答案。

  陈正泰不由苦笑,心里说,我早说个屁,那晋王李祐一天不谋反,他就还是皇帝的儿子,我能说啥。

  再说了,就算是反了,难道我敢打包票,魏征一定能把李祐干死吗?

  不过这个时候……陈正泰还是需表现出一点水平出来的,他一副谦虚的样子道

  :“陛下,儿臣其实昨日就已说了,儿臣派了人去太原。只是……陛下那时心乱如麻……”

  “看来又是朕心乱的缘故。”李世民很干脆的认了错。

  问题解决了,虽然他憎恨李祐的愚蠢,可不管怎么说,现在节省下来了无数的钱粮,还有无数的军民百姓也因此而活下来,李祐谋反的事态,已经降到了最低点。

  李世民倒是好奇道:“正泰如何知道,派出魏征还有这个陈爱河,就可马到成功呢?”

  “这个……”陈正泰知道此时不是客气的时候!

  我特么的若是谦虚,别人还真是以为我是菜鸡呢!

  于是陈正泰道:“此二人都有大才,这是儿臣精挑细选,分析了无数利弊的结果。”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李世民念出了这八个字,禁不住继续道:“果然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这番话很应景。

  显然这是夸奖陈正泰的。

  只是这番话,却也引起了群臣们的共鸣,不得不说,陈正泰这一手,真的干的太漂亮了。

  还真是想不到,这家伙……不但擅长经济,居然还懂武功?

  真是不可小看啊。

  只是此时,李世民心情还是有些低落,禁不住道:“现在两位卿家已开始押运着李祐这贼子来长安了,只怕用不了几日,便可到达……派出禁卫,前去迎接他们凯旋吧。”

  众臣纷纷称是。

  李世民则又用一种欣慰的眼神看了陈正泰一眼,随即道:“当初卿说李祐必反,是朕坚持己见,固执的不肯相信。此后又是你未雨绸缪,这才免去了一场大灾祸,朕得正泰,如得一臂。”

  这话……很耳熟。

  好像谁经常说过!

  陈正泰却是谦虚的道:“哪里的话,陛下,这都是魏征和陈爱河的功劳,还有那狄仁杰,他小小年纪……便有如此的勇气检举揭发,这样的人也不可小看啊。”

  “狄仁杰……”李世民皱眉起来,顿了顿,才道:“等到那李祐被押进长安来,朕要见见此人。”

  说罢,李世民突然道:“当初狄仁杰状告李祐谋反时,朕确实不相信,此后派了吏部尚书侯卿家去彻查此事,侯卿家的回报,却是李祐绝不会反,这些……朕还记得。”

  此时,在群臣之中,侯君集一时心惊胆战,他知道秋后算账的时候,终于到了。

  于是他忙是诚惶诚恐的出来道:“陛下,臣有万死之罪,臣……臣……臣在想的是,李祐毕竟是陛下的亲子,所以在太原,臣只是走马观花……”

  李世民不由失望的看着侯君集。

  当初让侯君集来接替成为宰相的长孙无忌,李世民是抱有巨大期望的。

  他认为侯君集立下了许多的战功,可是入朝之后,依旧还很认真的学习文化知识,经常在自己面前说一些典故,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治世的素养。

  因而……李世民一直都认为侯君集和李靖等人有所不同。

  更何况,侯君集的年纪比其他的开国功臣都要小一些,且侯君集的女儿,又是太子的侧妃,这令李世民对他抱有了巨大的期望,认为将来这个人可以成为太子的辅政大臣。

  李世民这才令他为吏部尚书,让他熟悉一些政务,甚至考虑过在将来要令侯君集进入三省,成为宰相。

  可现在看来……侯君集在这件事上,却只一味的揣摩他的心意,没有按章办事的勇气,这样的人……就算有再大的能力,也未必能托付重任。

  李世民目光只扫视了惶恐不安的侯君集一眼,则是道:“此事怪只怪朕,若是论罪,朕为主犯,你至多不过是胁从而已。只是为吏部尚书者,不该处处揣摩圣意,该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一味地生出那些杂念,吏部尚书乃是朝廷的命官,非宫中的私奴,侯卿,谨记着这个教训吧。”

  这番话……虽是轻柔,看上去也好像没有过多的责备侯君集,可言外之意,却令侯君集的心沉了下去,心中更是惊恐到了极点

  这岂不是变相的说……他并不适任,连吏部尚书都无法适任,那么将来……还有什么更重的托付呢?

  …………

  第一章送到,求月票。

  


  (https://www.zwyz8.com/db/13738/628637087.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