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169.第168章 名士清议

169.第168章 名士清议


第168章  名士清议

    且不说宪帝曾对今上的交待,何太后对他的信任不比张让要差,他的弟弟赵延现在还在城门校尉的位置上待着呢。

    赵忠清楚地记得,今上曾向他和张让承诺,以列侯之身作为臣子陪葬平宗孝宪皇帝的文陵。

    对于为臣者来说,这是莫大的恩典。

    生为列侯,死有所归。

    还要什么其他追求呢!

    而且,张让要兼顾校事校尉的事,郭胜要留在云台殿中侍奉,将来对付郡县长吏,孙璋如何能竞争过他?

    想到此处,想到那些士大夫是如何辱骂他们这些宦官的,赵忠忍不住激动地颤抖起来。

    这一日可要快点到来啊!

    ……

    “孝子三年不改于父之道!”

    雒阳的一处宅院之中,数人坐而论经。

    其人皆是士人眼中的名士,被刘辩罢免的何颙赫然在列。

    自清议之风兴起之后,名士相会,常有针砭时弊之语。

    《论语》中的一句话放在这里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

    陈留人孔伷道:“孟庄子之孝者少也,孟庄子没有更换父亲的旧臣,更改父亲的为政,此实乃难能可贵之事,恐怕也只有古之先贤能做出来吧!”

    孔伷的话语中带着些怨气。

    他自认才能卓越,也曾作为上计吏入京。

    因上计十分重要,关系到太守的功绩,所以上计吏向来是郡中最有才能之人担任,其中优异者还能被留在京中为官。

    孔伷虽没能因此留在雒阳,却也涨了不少名气。

    此次有诏书令各郡举名士贤才,孔伷便是陈留郡所举之人。

    作为最早到雒阳的一批人,他在京中结交了许多名士,甚至还在部分太学生的邀请下讲了一次经。

    也因此,孔伷的消息十分灵通。

    在写完议事奏书后的等待时间,他听闻皇帝当先召见了数个此次受举之人。

    孔伷自觉自己奏书中引经据典,全是圣人之言,其中所举,俱是高论。

    他自认二千石亦可为也。

    可他左等右等,始终没有得到召见。

    孔伷心有不甘,甚至自觉受辱。

    不如荀攸倒也罢了,荀氏的家学在那呢。

    但与他临郡的程昱是何种人?不过得了一个陈公台不愿要的名额而已,竟也能被召见,并被拜为侍御史。

    当晚,孔伷听到来自隔壁东郡郡邸处的齐刷刷的祝贺声,气得一夜都没睡好。

    孔伷一度生出了离开的念头,若是身上有个官印,他只怕要挂印而去了。

    直到他得知了自己将成为尚书郎。

    尚书郎属尚书的助手,协助处理撰写文书,官秩四百石,尚书六曹每曹六人。一年为守尚书郎,三年为侍郎。

    作为皇帝的内臣,才能更易被发掘,只要有能力,往往前途似锦。

    与他交好的汝南人许靖便是尚书郎,已经当了第二年了,明年便可成为资深的侍郎。如能再进一步成为位卑权重的一曹尚书,只要外放常常会是二千石。

    孔伷既舍不得尚书郎能带来的光明前途,又不满于现状。

    他有心写一份劝谏的奏书然后飘然离去,得享名气,却又担心惹得天子记恨终身仕途无望。

    孔伷终究是有追求功名之心的。

    如此,在清议之中,孔伷作此发言也就不奇怪了。

    几人顺着这个话题中隐隐的批判之意,很快就转到何颙被罢免的事情上。

    何颙道:“我昨日还收到本初的书信,他已经回到家乡了,我已准备离京前去拜访!”

    孔伷感慨道:“袁君名扬四海,恨不能与之相见。伯求,我并未听说袁君有何过错,为何主动请辞啊?”

    何颙道:“吾不知也,只怕还与前将军有关。前将军早前立志铲除宦官,奈何,奈何……如今闭门自收,恐已没了锐气。”

    伍琼叹道:“前将军为天子之舅,却被囚于府中,铲除奸佞之志不得昭彰。如之奈何啊?”

    伍琼,汝南人,乃是袁绍的同郡好友,关系甚佳。在袁绍辞官后,他便为袁绍打抱不平起来。

    孔伷震惊道:“君之所言,莫非袁本初也同伯求一般,无过而被天子所厌恶?”

    伍琼摇头:“未可知也!”

    话虽这么说,但就他之前的表现来看,但他是这么认为的。

    何颙却持有不同意见:“必是宦官谗言,我之所以被罢免,就是因为蹇硕此僚!可惜前将军被困,大将军亲近阉人,天子为阉人所蒙蔽,太傅太尉亦无能之辈也!”

    在他看来,除去宦官,天下就清净了,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话题马上就进入到了最和谐顺畅的骂宦官环节。

    ……

    校事校尉处,贾诩正听着属下汇报。

    “校尉,这些名士们议论之时,身边侍奉的全是其家中奴婢,人手实在是安插不进去,花钱收买奴仆又担心事情泄露打草惊蛇,故而未能探清,请校尉责罚。”

    贾诩摆了摆手,不仅没有怪罪,还安抚道:“而今各处初立,未能建功也称不上罪过,以后当勉之。”

    “谢校尉宽恕。”

    见属下松了一口气,贾诩问道:“我此前让你每日都要抽出些时间学几个字,如今学的如何了?”

    那人面露苦色:“校尉,换做小时候我一定愿意学,但现在……”

    “旁人都能识字你不能?自行领罚去吧!”

    待属下离开了,贾诩叹了口气。

    他觉得自己要是依着陛下的意思将校事校尉部完全组建起来,起码得少活十年。

    他的麾下能力是有的,但能识文断字者太少了。

    能从头开始学的同样不多。

    愁啊!

    他需要能协助他处理文书的小吏,需要能主管一地的属官……可这些,都要求识文断字。

    贾诩有心摆烂,却又担心一门心思立功的张让从中作梗。

    如今读书人最聚集的地方乃是太学。

    贾诩犹豫许久,还是决意试上一试。

    有着之前为百姓纾难功绩,校事校尉的名声起码现在来说还称得上不错。

    一些人也只敢在背地里骂骂。

    以此名声应该能引来不少太学生。

    但怎么将人留下了却是个问题,而且一旦这事传出去,他贾文和的名声大约也没了。

    所以贾诩决定专门挑选那些出身寒微的,这些人缺乏反抗的本钱。

    反正他们从太学出来后大概也只能去郡县教一教孩童,这也算是送了他们一个好前程。

    这么算起来他贾诩还是个大善人呢!

    贾诩继续思索着,这些能被他骗来的太学生想必不乏未经世事之人。

    还得需要一些精练的读书人。

    这时,有人通报,张常侍派了一个小黄门前来。

    贾诩眼前一亮,他想到中常侍小黄门的家人子弟。

    或许可以废物利用一下。

    (本章完)


  (https://www.zwyz8.com/db/20764/212985.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