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魏源(中)
推荐阅读:赶海:我能看到提示 龙王传说:舔狗万年,今离去 造化长生:我能具现无尽天赋 万物图鉴:我的武道能无限升级 吾凰万岁 诡秘:从黑夜教宗开始 斗罗:异火武魂,开局十万年魂环 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 霸道总裁爱上闯祸公主 气运诸天从红楼开始
【魏源认为文章应该经世致用,以求革除国家弊病,而非追求声律骈偶,搞八股取士。
但在那个时代,经世致用的文章尖锐、叛逆,就像一首完美的曲子中的那个不和谐的音调。
而且这样的文章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在道光六年(1826年)的会试中,即使经过糊名和誊写,考官还是在阅卷中认出了魏源和龚自珍的试卷。
……这样的文章,怎么能不落榜呢。
不出意外,魏源又一次失败。
此时,清廷的君臣还沉浸在美梦之中,丝毫不知,一场大危机,正悄然来袭。
……
1840年,丫片战爆发,在昔日好友林则徐的推荐下,魏源成了两江总督裕谦的幕僚,协助推行浙江防务。
次年九月,嘤军抵达宁波外海,威胁舟山群岛。
定海那时是舟山群岛的一个县,直面嘤军。要不要防守定海,成了裕谦首要考虑的事情。
魏源认为定海孤悬海外,没必要固守,应将兵力集中到海岸上,加强宁波的防务。
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裕谦仍决定防守定海。
海外孤岛又该如何防守呢?
有人主张三面借山为城,只在不环山的一侧修筑一面城墙。
魏源提出,如果敌人翻山而来,居高临下,将会势如破竹。而若山上设防,兵力必然分散。不如环绕现有的内城,新铸造一个外城,倚城而守。
但他的建议仍然没有被采纳。
天朝大国的傲慢,官员们普遍认为“夷虽长火攻,我有仁义节制之师”、“彼客我主,我岸彼船,以逸待劳,奚能当我”。
……这种傲慢即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开战之后,一切都照着魏源预料的那般发展,士兵奔波于山上山下,混乱不堪,定海县很快失守了,清军被迫退守镇海。
不久后,镇海也失守了,嘤军占领了宁波。
……接下来清军的腐败,出乎魏源的意料。
镇海失守后,道光帝派宗室奕经负责浙江防务,奕经的君队,到了浙江后,每天饮酒作乐。
除了抓壮丁之外,他们还拆老百姓的门板,喝醉了就让撸来的老百姓用门板抬着他们进城。
……这样的军队,怎么对抗嘤?
眼看肉食者抗嘤无能,欺民有术,军队和官场一样腐败透顶,魏源愤而离去。】
(《八旗子弟》)
(忠言逆耳啊,唉)
(历史惊人的相似)
(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怎么感觉魏的建议也不是很靠谱,仓促之间修的外城能抗住火炮吗)
(肯定要防守,不能让嘤有陆地基地)
(冷知识,这场战嘤军是零伤亡占了定海[再见])
(那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种代差不是靠策略能弥补的)
(嘤那时候哨兵打磕睡都要枪弊,纪律严明的离谱)
(清真的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美梦里醒不过来了)
(优势在我)
(真服了)
——————
明,朱棣一听双方情况,气的身子都坐不住了。
还“夷虽长火攻,我有仁义节制之师”???
知道人家长火攻了,还搁这“仁义节制之师”呢???
蠢钝如猪!不自量力!不堪其用!
看看人家纪律如何,打瞌睡都不容许的军队,对上这么酒囊饭袋的宗室子弟,不输他才觉得奇怪!
朱棣顿时警觉起来。水兵还是得加强再加强,若想往海上发展,岛屿防守必不可少,军纪得再搞一搞,武器也不能落后了,别人有的大明必须也得有。
——————
【魏源曾审讯过一个嘤国俘虏安图德。
当时的天朝人对嘤知之甚少,安图德的供词让魏源相当震惊。
他反复审讯,找来各种资料,多方印证,发现安图德说的又都是实话。
他赶紧将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了一篇嘤吉利小记,这是中家第一篇,系统介绍嘤的文章。
魏源隐隐意识到,与西文明的碰撞,将是中文明的巨大危机!
而引进西的长处,或许有可能革除大清的弊病。
和老友林则徐的交流,让他更加笃定自己的想法。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雏形,慢慢诞生了。】
(好绝望)
(乾隆和髮国国王长期通信)
(清知道外面的情况,只是他们不愿意开民智罢了)
(皇室知道情况,百姓不知道)
(乾隆康熙时上层是知道的,慈禧那时候是真正的愚昧无知)
【清军的节节败退让清廷的君臣陷入恐慌之中。
道光帝认为,贬谪了主战的林则徐,战争就会自然而然的结束。
于是,林则徐被判戍守伊犁,不日就将启程。
离乱之后,老友重逢,二人已知彼此境遇。
他们都知道天朝当前的处境,弄得不好,不是亡国,而是亡天下!
整个文明都面临着浩劫,当务之急就是让国人,尤其是统治者知道世界的真相。
中,需要一部更系统、更详细的书籍,来唤醒国人!
谈到此处,林则徐举出自己编辑的《四洲志》,这是他在禁烟中,为了了解敌情而收集的各国资料。
如今他将远去戍边,而且他也已年近花甲,在车马不便的年代,此一去,可能就是诀别。
他希望老友能以《四洲志》为基础,编撰出一部《海国图志》,使中原人,了解世界。
……
为了在漆黑的长夜里撕开一道光,为了唤醒一个庞大又日渐衰朽的封建帝国,为了应付这场世界之大变局,魏源,郑重地接受了这一重任。
……
回到扬州后,他开始废寝忘食、孤注一掷般的编撰工作。
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之外,为了使材料真实准确,他广泛收集古今各家著述。
除了征引历代史志十四种,奏折十多件外,他还亲自调查,收集材料,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完成《海国图志》的初刻本。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形势和西方国家的具体情况,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
并提出了由自己多年心血凝结而成的伟大战略——“师夷长技以制夷”。
为了让统治者能更好的接受主张,尽快走向正道,他还特意出版了一本《圣武记》。
这本书收集了清朝开国以来,统治者各种风光伟烈的事迹。在歌颂这些事迹的同时,魏源才敢夹带一些自己的意见,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做出铺垫。
然而他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最终还是没能让统治者和守旧派接受事情的真相。
当然,这其中也有帝国衰落惯性太大,难以挽回的现实原因。
总之,《海国图志》,没能改变当时的中。】
(历史就是科幻)
(扬州有魏源故居)
(殚精竭虑,可是叫不醒装睡的人)
(泪目)
(怎么这么难啊……)
(那时候真的是绝地逢生)
——————
天幕之下,一些有识之人皆是扼腕叹息。
怎么会,怎么就偏偏走到这样的地步了呢!
这可是中原啊,钟灵琉秀,沃壤千里的九州大地,为何会走到“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步!!!
靠后的时空有些失魂落魄,他们没有比此刻更清楚的感受到了中原逐步的衰弱。
赵匡胤想起如今中原尚不能一统,而外面又不知是个什么样的状况,都有些坐立不安,更别提之后的明清两朝了。
朱棣来回踱步,越想越气。
这清到底是什么状况,怎么就到了要“师夷长技”的地步了???
为何皇室知道外面情形,而百姓不知,那当时的朝廷官员又知不知道?!
他听到天幕说,这样的危机,已经不是亡国,而是要亡天下,又想起他爹朱元璋当初是如何重新建立了大明,一时感物伤怀。
这也让他愈发警惕。
不只是大明周围的这些个小国,海洋对面那些遥远的异国之邦,不可大意。
如今的信息不如后世通达,须得大明一步步往外探索。可惜《海国图志》这样的好书他无法阅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啊。
朱棣琢磨着,得派人去更远些的地方探一探。
最好能整理出类似《海国图志》这样的书籍,方便大明之后的皇帝了解。谁敢像清那样忽视怠慢,那就是不敬先祖,不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昏聩之君!!!
(https://www.zwyz8.com/db/21692/212969.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