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登科举
清嘉庆七年壬戌秋。
京城的街道上人流如织,车马喧嚣,繁忙的步伐和潮水般的人群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景观。
街头巷尾的商贩们吆喝着各种商品,五花八门的货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被幽凉夜色滋养了一夜,海棠花瓣上的晨露尚未消散,卯时至,天光昏昏,世人大都仍在梦呓之中,惟紫禁城庄严依旧,高阔的宫门缓缓打开,在此候着的众臣鱼贯而入,到太和殿上朝议政。
这座高等级的建筑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元旦、冬至、万寿朝贺。科举最高级别的殿试,出征大典等等,都在这儿举行。遥想数百年前,每逢大典之日,太和殿外的庞大仪仗,所设丹陛大乐,缥缈其间的中和韶乐,可见场面之盛大。
科举考试受到皇帝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人才选拔的唯一途径,许多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飞黄腾达,获得官职并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为此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数量越来越多,而殿试作为科举考试的最终环节,也是科学考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殿试过程之中参加考试的人员可以和皇帝直接见面,与皇帝沟通治国的理论。
皇帝是殿试的主要考官,而殿试的每一个程序都十分严格,拥有特例的制度,而皇帝亲自对参加殿试的人员加以面试,则更加表现出皇帝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以及对于人才的偏爱。
会试得中之后,所有贡士都要参加殿试。参加殿试的时间,是皇帝定的,再此之前,所有贡士,还要去礼部学习朝见礼仪。
面见皇帝的礼仪虽不繁琐,但也不简单,栗毓美等一众贡士接连学上几日,才堪堪熟练。
殿试的时间终于定下,栗毓美近几日都在用心准备,准备他的最后一战。
这是天下读书人梦境中最漫长的一段路,金榜题名的读书人走出紫禁城,把以文治国的传统,施于天下。
他穿上礼部送来的衣冠,整肃精神,坐着马车向皇宫行去。
神武门前,众人按照名次,在内监禁军的带领下,依次进入宫门。
紧接着,待他们走到主殿外面时,只见一位手持响鞭的內监,猛地甩出长鞭,“啪,啪,啪”连甩三鞭。
而后喊道:“壬戌科贡士,入朝觐见”。
接着,数百身着特制贡士朝服的举子,趋步前行。
两侧全是身着铠甲的兵士,手持长矛对排而立,端是威风凛凛。
栗毓美等人从中穿行而过,只能小心的偷看几眼。
内监将众人带到大殿,按照名次在排好的位置站下。身前的桌上,笔墨纸砚已准备齐全,只等皇帝驾临出题。
片刻后,內监再次喊道:“皇上驾到,跪!”。殿下齐齐拜倒。
….
殿下齐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唇角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浅淡地宛若划过青石板路的水痕,带着清凉,有股冷淡的意味,透着种隐约的疏离感,拒人于千里之外。
皇帝龙踞宝座后道:“平身”。
殿下再齐声喊道:“谢陛下隆恩!”。
这时站在人群中的栗毓美,微微抬起眼睛,偷瞄一眼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自己坐的位置有些靠后,但是大概能看到皇帝的样子。
只见皇帝不过而立,身穿五爪龙袍,王松只扫一眼便立刻垂下头去。
这般偷看圣颜被逮到,可是失仪之罪,轻则罢黜功名,重则充军流配都有可能,绝非小事。
他冒险观看龙颜,为的是心中打算,此事容后在表。
当栗毓美展开考卷,上面赫然写着:“臣言:圣王之道!”
殿试的考题众人万万没有想到,连王松开卷后也是懵的,合着自己这些日子,苦读的那些文章,打得那些腹稿都没用了?
就在这时,栗毓美隐约感到龙椅上的皇帝,在对着自己笑,不知是不是错觉。
栗毓美边磨墨,边思考题目,他不禁心中揣测,难道皇帝希望大家对他歌功颂德?亦或是有其他目的?
磨墨之余,栗毓美暗思皇帝登位以来,所做的功绩,和近些年发生的大事件。经过再三思量后。
首先,用辞藻华丽的文章,猛夸皇帝的方案,被他当即否定。
当今的皇帝年不过四十,登基以来勤恳为民,对内整顿吏治,对外更是手腕强硬。
嘉庆皇帝端坐在宫殿的龙椅上,他的身姿挺拔而威严,一袭黄袍衬托出他的尊贵。他的面容虽然已经有些苍老,但依然透露着一股威严和智慧。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一切。
在皇帝的身旁,站着一群身穿官服的士子,他们是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精英。他们一脸肃穆,恭敬地注视着皇帝,等待着他的指示。
皇帝微微一笑,开口道:“江山社稷,乃是我朝的根基,也是我最为的事务。今日,我特意召集诸位士子,想听听你们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
一位士子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良好的治理和明智的统治。陛下您的睿智和英明,使得大清朝能够在您的领导下繁荣昌盛。”
皇帝微微点头,鼓励地说道:“你说得不错。治理国家,确实需要明智和智慧。但是,我想听听你对于治理国家的具体建议。”
士子微微一愣,随即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臣以为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贤能之士。陛下您可以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让那些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为国家效力。”
皇帝微笑着点头,赞许地说道:“你说得很对。科举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朝的传统。只有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才能让那些有才华的人得到应有的机会。”
另一位士子上前一步,谦虚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国家的治理还需要依靠各级官员的尽职尽责。只有那些真心为民、勤勉工作的官员,才能够为国家带来真正的福祉。”
皇帝微笑着点头,赞许地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官员的尽职尽责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我会继续加强官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场的士子们纷纷表示赞同,他们对皇帝的智慧和睿智深感敬佩。他们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皇帝微笑着看着这些士子,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只有有志于国家和民族的士子们的支持和努力,才能够使得大清朝更加繁荣昌盛。
39314208.
...
(https://www.zwyz8.com/db/4632/712105.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