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4章 濒临绝境
第3894章 濒临绝境
淅淅沥沥的雨丝冲不散城头流淌的鲜血,也遮不住渐渐透亮的晨曦,重明门下密密麻麻的叛军在五千余“沃野镇私兵”率领之下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潮水一般悍不畏死的向着城上攀爬冲锋。
李思文早已浑身浴血,手中的百炼横刀业已卷刃,他威风凛凛的屹立城头,不知砍杀多少叛军早已双臂发麻,可城下的叛军依旧不要命的向上攻,坚固的防御开始有所松动。
东宫六率的军队也死战不退,即便城头的守军一点一点减少,严谨的防线渐渐出现疏漏,立即奋不顾身的填补缺口,将叛军劈砍杀退。
城头之上,守军脚下踩踏着流淌的鲜血,敌我双方的尸体几乎填满每一处,战斗惨烈至极。
……
太极宫的指挥所内,一夜未睡的李靖并未有多少困顿疲惫,腰杆依旧挺得笔直,脚步依旧沉稳有力,只是一双眼睛不知是被灯油熏得还是心疼麾下将士,早已通红。
重明门遭遇“沃野镇私兵”突袭的消息传来,他并未有一丝一毫“料敌机先”的快慰与自豪,反而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之中。
再是“军神”降世,也不可能当真弹指间变出十万天兵天将,面对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叛军,他指挥东宫六率左支右绌、来回奔波,将双方兵力差距带来的劣势尽最大可能的减少,然而着巨大的差距却绝非出色的指挥艺术可以弥补。
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伎俩都毫无用处,即便是生平未尝一败、战功赫赫的李靖……
一旦重明门被突破,整个东宫会顷刻之间陷落,他不可能分兵继续增援,届时叛军会蜂拥入东宫,自东宫与太极宫之间的高墙发动攻势,联合正面承天门的叛军,使得太极宫两面受敌。
长孙无忌真的是疯了,调“沃野镇私兵”入城参与攻城已经不仅仅是破釜沉舟,简直可以称作“向死而生”,因为一旦被房俊察觉到金光门外大营空虚,尽起主力予以突袭,很可能便会击溃金光门外屯驻的乌合之众,一举杀入长安城内。到时候直插延寿坊,关陇叛军就只能接受彻底失败之苦果。
然而如今长安城被叛军三面围困,太极宫唯一的出口玄武门也被张士贵封锁,消息哪里传得出去?
明明看到叛军最大的一个破绽却偏偏束手无策,这令李靖很是无奈……
身为统帅,要对麾下兵卒有着充足的信心,但也要对局势做出最坏的打算。
……
内重门立,太子居所,萧瑀、岑文本、马周、李道宗、刘洎等一干大臣汇聚于此,不断劝说太子放弃内重门,撤出太极宫。
萧瑀捋着胡子,忧心忡忡道:“眼下叛军势头太盛,尤其是宇文家‘沃野镇私军’进入城内参与攻城,太极宫、东宫两道防线岌岌可危,其中任何一道被突破,都会导致整个防线的崩溃,败局已定,再难挽回。老夫与岑中书此前曾轮番游说张士贵,虽然一直未曾给予准确的答复,但其心志已然动摇,若太子率领宫内眷属撤退,想必他一定会放开城门。”
这话说的,事实上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朝野上下,没人不知道张士贵对陛下的忠诚有若金石,即便其心中或许对太子存有几分怜悯,可让他彻底背叛陛下的遗诏,实在是难如登天。
但现在根本不是张士贵会否放开玄武门的问题,而是李承乾打定主意誓与太极宫共存亡,宁死不肯撤出太极宫,这就麻烦了。
无论是对于帝国传承、社稷正统,以及诸多东宫属官的未来前程、个人利益,都绝对不允许太子战死于太极宫内。
李道宗也道:“眼下局势危厄,万一承天门一线被突破,叛军杀入太极宫,再想撤退就来不及了!还请殿下以江山社稷、帝国传承为念,莫要一时冲动,招致千古之悔恨。”
诸位大臣七嘴八舌,惶急似火,李承乾也有些心烦意乱。
原本房俊一把火烧了叛军粮秣,整个战局已经倾向于东宫,谁知道疏忽之间便风云变色,长孙无忌冒死一搏居然扭转局面,使得太极宫顷刻间便有倾覆之祸?
他不想撤退,宁愿战死太极宫,也不愿撤往河西导致帝国一内一外两个朝廷,彻底奠定内乱之格局,无论最终谁胜谁负,每一战所损失的都是帝国的精英,消耗的是帝国的元气。
可若是不撤,又如何对得住面前这些一直对他忠心耿耿全力襄助的大臣,如何对得住自己的妻儿?
诸位大臣见到李承乾神色变幻、默然不语,便知道这位殿下又犯了以往优柔寡断、心慈面软的毛病……
马周谏言道:“殿下明鉴,此刻太极宫虽然岌岌可危,但叛军即便将这里占据,也未必就能彻底把持朝政,您别忘了还有英国公数十万大军驻守通关、枕戈待旦,岂能容许叛军彻底占据中枢?吾等不妨暂且撤出太极宫,驻跸于右屯卫大营之内,静观英国公之举措。若英国公心怀社稷,不忍帝国陷入内战,定会挥师入京、抵顶叛乱;若英国公只在意陛下之遗诏,一意孤行,那吾等便陪着殿下杀回来,纵然死在这长安城下,亦是无怨无悔!”
这番话立即得到大家赞同。
即便太极宫失陷,局势也并未到达最后一步,总要看看李勣到底打算如何处置叛乱吧?
如果李勣只在乎废黜东宫,最终与叛军沆瀣一气,那么东宫上下再杀回来拼个你死我活也不迟,当真想要以身殉国还不容易?
可若是太子撤出太极宫,与叛军内外相隔、分庭抗礼,随时摆出撤往河西的架势,这就将李勣架到左右天下局势的台上,是默许叛军贡献太极宫、导致太子撤往河西致使帝国分裂陷入内战,还是出手剪灭叛军、消弭兵变,使得帝国重归平静?
追根到底,无论李勣有否遗诏在手,坐视叛军肆虐长安且最终覆亡东宫、废黜太子,都绝非正统所能容,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他甚至不敢将李二陛下的遗诏公之于众——难不成让天下人知晓李二陛下纵容叛军贡献太极宫、战毁长安城,一手将太子逼上绝路?
为尊者讳,乃是华夏文化之特色,李勣只能将苦果自己咽下,甚至史书之上遭受万世唾骂……可李勣是这样忍辱负重之人么?
大家对李勣的认可是大抵不会那么做。
所以太子撤出太极宫,乃是反手将李勣逼上不得不做出抉择的地步,可谓攻守兼备。
李承乾举棋不定,但后堂隐隐传出的妃嫔们的哭声,令他心如刀割,权衡许久,这才长叹一声,以手掩面道:“孤自立储以来,夙兴夜寐、勤学好问,一言一行皆尊奉礼仪之规范,不敢有丝毫懈怠,然十余年来却始终不能得到父皇之认可,此愚笨之资不可雕也,诚惶诚恐。今时今日,叛军肆虐,超纲败坏,社稷动荡,父皇恐怕也已……身为人子,若父皇弥留之际依旧心心念念易储,孤又怎敢贪恋储位?本想着一死以谢天下、以谢父皇,然而事到临头,却发现即便是死,也难以如愿,孤羞愧无地也……”
掩面大哭。
一众东宫属官、朝廷大臣面面相觑,心中戚戚。
出生便是嫡长子,从李二陛下逆而篡取的那一天便被金典册立为皇太子,冲龄之年敕封皇储,经受最为系统的帝王教育,朝野上下、宫阙内外皆以储君相待,恭敬有加,寄予厚望。
然而李二陛下却对其百般挑剔,难以入眼,时不时的生出易储之心,令其诚惶诚恐,患得患失……这份罪,不是谁都能受得了的,这么多年过去太子没有长歪,没有在心理上出现什么毛病,已经殊为难得。
(https://www.zwyz8.com/db/5818/116554846.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