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三国:我是帝师王越之子 > 第254章 收鲁肃,开银行

第254章 收鲁肃,开银行


现在的鲁肃并无官身,王铄准备直接将其拿下。

鲁肃轻轻抿了一口茶,说道:“肃不过一介商贾,无德无能,恐难当大任。”

在鲁肃看来,王铄让他出仕最高无非就是一个县令什么的,鲁肃不是很想做。

县令在换到现在已经是市长级别的官职,比如庞统,一开始在刘备那就是县令,结果庞统嫌官职太小,每天就睡大觉,不处理公务。

一个月后,张飞得知了,就要去把庞统绑了,结果庞统装了一波,给张飞说:这点小事,我一天就能处理完。

结果张飞还真给了他一天时间,当看着庞统一天就把一个月公务处理得有条不紊时,都愣住了……

王铄自然是看出了鲁肃的想法,心中暗忖:这鲁肃,历史上能做到东吴大都督的人,如今竟说自己无德无能不想出仕,怕是觉得我能给他的官职太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抱负吧。哼,我可不能让这等人才就这么从眼皮子底下溜走咯。

王铄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诚挚地看着鲁肃,说道:“子敬,你这话可就太谦虚了。本将军认为子敬之才,足以胜任一方州牧,只可惜我的地盘州牧一职暂缺,不过下一步我准备对豫州用兵,届时豫州牧一职,本将军给你留着。”

州牧?

不是县令,也不是太守,更不是治中、别驾,而是州牧!!

鲁肃一听硬是愣住了。

士农工商,他鲁肃就是一介商贾。

王铄这么重视自己。

“子敬?子敬?”

见鲁肃在发呆,王铄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鲁肃这才回过神来,赶忙站起身来,对着王铄深深一揖,语气中仍带着些许难以置信:“将军厚爱,肃实是受宠若惊。这州牧之职,向来掌管一州军政大权,干系重大,肃不过是一商贾出身……”

王铄未等鲁肃说完,就赶紧扶起鲁肃,说道:“我王铄看人,向来不看其出身门第,只看重真才实学。我就问你,若我将豫州交给你,你可能治理好。”

鲁肃站直身子,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目光坚定地看着王铄,说道:“将军既如此信任鲁肃,肃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众望。

肃拜见主公!”

鲁肃缓了口气,又连忙拜王铄为主。

王铄微微点头,说道:“其实吧,本将军准备开设银行,正好这豫州还未打下,不如就交由子敬来负责!”

“不知主公所说的银行是何物?”

对于银行,鲁肃自然是不知道,别说知道,他就连听都没听过。

“这银行,有些类似钱庄,但又不完全是。”

王铄一边踱步,一边耐心地向鲁肃解释着。

“钱庄嘛,子敬你应当是知道的,主要便是进行银钱的存储、汇兑等业务。而这银行呢,除了这些基本的功能,还能进行放贷,将积攒的钱财借贷给有需要的人或商户,当然,是要收取一定利息的。如此一来,既能盘活资金,让钱财流动起来产生更大的效益,又能通过利息的收取为银行自身积累更多的财富。”

这个解释虽然简单,但对于经商多年的鲁肃而言,已然让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与商机。

鲁肃听得是目瞪口呆,他怎么也没想到世间竟还有如此奇妙的营生方式。

不过对于此事,他还有诸多疑问。

沉思片刻后,鲁肃开口问道:“主公,听您这般说来,这银行着实是个奇妙且大有可为的营生啊。只是,这放贷一事,需得慎之又慎。毕竟,人心难测,若是借贷之人无力偿还,岂不是会造成诸多麻烦,甚至可能影响银行的声誉与稳定?”

王铄赞赏地点点头,说道:“子敬所言极是,这放贷的风险确实不得不防。所以在挑选借贷之人时,需得严格考察其信誉、家境以及所营生意的前景等诸多方面。要确保放出的每一笔贷款,都有较大的把握能够收回本息。另外,还可要求借贷之人提供抵押物,如此一来,即便出现意外情况,银行也不至于血本无归。”

鲁肃微微点头,继续说道:“主公考虑得甚是周全。还有那银票之事,虽说此举能让百姓携带钱财更为便捷,可百姓们是否会信任这从未见过的银票呢?万一有人伪造银票,又该如何是好?”

王铄停下踱步的脚步,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我早已秘密命人改进纸张,若这种纸张只有本将军能造出来,又当如何?”

鲁肃听了,心中对这银行之事愈发清晰起来,他抱拳行礼道:“如此这般,这银行的运作倒是有了几分头绪。只是,这银行初设,一切都需从头开始,从选址建房到招募人手,再到制定规则、宣传推广等等,诸多事宜繁杂琐碎,还望主公多多支持,肃定当全力以赴,不负主公所托。”

王铄哈哈一笑,上前拍了拍鲁肃的肩膀,说道:“子敬放心,本将军既然将此事交予你,自然会全力支持你。人手方面,你可从我的麾下挑选一些精明能干且信得过的人来协助你。宣传推广之事,也可先从咱们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让百姓们逐渐了解银行的好处与便利。明日你与我一道前往糜家,若糜竺愿与你一同经营银行,那定会事半功倍。  ”

鲁肃听闻王铄所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说道:“主公此计甚妙啊,若能得糜家相助,那这银行之事必能更加顺利地开展起来。糜竺家财万贯,又精通商贾之道,有他参与其中,无论是资金筹备还是经营谋划,想必都能给予极大的助力。”

其实王铄所说的改进纸张,就是沿用的蔡伦那一套加以改进。

古代造纸术的发源可追溯至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最初的尝试是用丝絮制成的薄片,被称为“絮纸”,  然而,由于成本较高、纤维较粗,纸张在古代社会并未大规模普及。

东汉时期,蔡伦吸收前人的经验,通过使用树皮、麻头、破渔网等原材料,成功改进了造纸术,这种新型纸张被誉为“蔡侯纸”。


  (https://www.zwyz8.com/db/59896/212900.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