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欢迎来到实力至上的19世纪欧洲 > 第158章 来柏林,有你好果子吃的

第158章 来柏林,有你好果子吃的


欧洲列强开始进行战争动员,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时隔数十年之后再一次火力全开,对于例如老毛奇、罗恩这些元帅级别的人来说,他们罕见的在会议上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毕竟他们现在也只是总参谋部的参谋,而且也上了年纪了,会议完全由老毛奇的好徒弟施里芬主导。

  施里芬力排众议,这场战争他们早在一周前就收到了消息,情报指出俄国正在往巴尔干方向增兵,根据德国总参谋部的预计,战争初期法国最多只能动员一百多万的兵力,只要速度够快,就可以逼法国政府和谈。

  施里芬要求德军全力扑向西边,因为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军事角度,总参谋部得出的结论都是法国比俄国好打,毕竟现在都八月份了,施里芬不敢保证德军一定能够在冬天之前把俄国干碎,但是他觉得自己可以在俄军到来之前把法军干碎。

  与施里芬意见相左的是总参谋部钦定的东方战线总指挥戈尔茨,他认为法国虽然纵深少,但它强大啊,德国在西线防守,主攻西线,那么等我们把俄国收拾掉了,法国肯定难以抵抗。

  “这难以理喻,如果我们不进攻法国,那法国就会来进攻我们,我们最重要的工业区在莱茵兰,如果阿尔萨斯防线被突破,那我们一马平川的西部平原将暴露在法国的装甲部队面前。”

  施里芬是坚定的向西进攻派,而戈尔茨则恰恰相反,它主张向东进攻,优先击败俄国,再去考虑法国,“法国的战斗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强,法国人最不欠缺的就是抵抗到底的勇气,为了民族他们可以牺牲一切,但是俄国不同,它是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就是一栋破房子,只要将我们的装甲部队投入到东边,不出半月我就能将乌克兰送给陛下。”

  由于没有实战,再加上奥古斯特的干预,德国战争初期只有三个旅的装甲部队,这是德国坦克的第一次实战,任何人只要能够打出成绩,那么立刻就能成为机械化部队的最高领导者,施里芬和戈尔茨都想要这个职位,虽然他们根本就没有使用装甲部队的经验。

  不过全世界几乎都没有使用装甲部队的经验,现在世界上能说掌握完全掌握装甲技术的国家一只手都数得过来,除了法国在北非欺负土着人的时候用了一小下,但这并不能展现装甲部队的优越性。

  你会因为能喝一瓶啤酒就自称酒量好吗?

  所以真正的展现坦克优越性的战争还得是世界大战,但是德国总参谋部对此的争执却十分激烈,最终还是小毛奇站出来杀死了比赛。

  小毛奇虽然在摩洛哥战役中遭到败北,事后也只是回家休息了两个月,很快就被复职了,毕竟老毛奇就指望小毛奇接自己的班,真要让他下岗了,那老毛奇这个接班人可怎么解决啊。

  虽然老毛奇有儿子,但是他对当兵没什么兴趣,也不想继承父业,甚至还当过逃兵。

  这一切行为都让老毛奇十分生气,两人为此吵过架,老毛奇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儿子对军队就是那么的反感,老毛奇小时候就是因为听闻自己父亲在军队的传奇经历所以才将当上将军当成毕生追求的目标,而自己也如愿以偿成为了普鲁士的战神,德意志开国元勋之一。

  奋斗成功的经历让老毛奇更加相信自己的道路一定是正确的,并将这种想法强加给自己的儿子,最终的结果就是二者的想法完全相悖,最终老毛奇还在柏林,自己的儿子返回了梅克伦堡的老家,两人好几年都没有见过面了,互相都在赌气。

  小毛奇则是老毛奇赋予厚望的继承人,有问题自然得捞一手,不然自己就真的要后继无人了。

  小毛奇对施里芬的计划十分中意,除了技术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自己的叔叔老毛奇就是因为在普法战争中大败法军,才得到战神的称呼,那自己作为老毛奇的继承人,这揍法国的战争不得不尝。

  而老毛奇则认为两边都有道理,但其实这都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无论是选择施里芬计划还是戈尔茨计划,都有失败的可能,你永远不能说什么早知道应该怎么样就好了,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你永远没有办法知道如果自己这么做了会不会造成更不好的结果。

  进攻法国是好计划吗?也许是,那进攻俄国就一定会是不好的吗?那也不一定,反正在老毛奇看来,无论选择哪边都有风险,犹豫再三,他选择支持施里芬计划,最终总参谋部敲定战争的战术,先打垮法国,再迎击俄国。

  东边则有戈尔茨和兴登堡防守,西边则由施里芬亲自挂帅,小毛奇等将军去负责进攻,至于比利时的问题,德国决定下达最后通牒,要是比利时无论如何都坚持中立,那德国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把比利时顺手给灭了。

  总参谋部敲定的战争计划送到了奥古斯特的办公室,只要奥古斯特签字,那么马上德国就将对法国宣战,然后开始进攻,对于德国来说,拖时间不是一件好事,德国相当于孤身一人在欧洲大陆上对抗强大的法国和俄国。

  英国虽然坐拥百万军队,但是这支军队却没有那么好用,英国本土的人口大概在四千五百万左右,而英国在本土一口气就动员了二百多万的部队,加拿大将提供三十万的兵力,澳新军团也可以提供三十万的兵力,英属印度提供七十万,希腊则是不到二十万,再加上非洲的邦国,军队数量可以说是初期动员最多军队的国家了。

  英国的建设计划初具成效,这些征召的士兵资质都还算不错,发达地区的士兵都会说英语,英属印度与非洲的士兵在大部分情况下只需要一两个翻译就足够应对,帝国联邦全体成员国效忠的对象也不是英国政府,而是他们独一无二的女皇,这也使得那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同心协力的站在一起。

  但是大英帝国太大了,它的这点军队要同时面对远东,远西,南太平洋,北大西洋等一大堆地方向英国投射的威胁,而英国绝对不能后退一步,它不能让出任何一块海外领土,英国要证明,只要你在帝国联邦里面,帝国联邦议会所统治的国家们都会保护你的利益。

  正因如此这些军队大部分都是防守状态的,除非英国能干翻美国或者大明中的任何一个,才能从广大的世界范围抽手帮助德国在欧洲的战事,在此之前,德国只能靠本土的六千万人口抗住俄法两大强国的进攻。

  远东的东瀛以及太平洋舰队将会分担英国在西太平洋的压力,东瀛役的德军也会进攻南太平洋,限制列强对大明的援助,但是远东的战争依旧是消耗战,要耗多久还不清楚。

  奥古斯特和俾斯麦在办公室中讨论了一下这份战争计划,奥古斯特回想起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其实她主观上是想先进攻俄国的,毕竟德国进攻法国这件事情好像奥古斯特在哪里见过,而且结果还不怎么好。

  “缇娜,会不会进攻俄国会更好一点啊?法国暂且不谈,俄国的军队素质肯定不比德国强,我觉得我们应该先进攻俄国,再去考虑跟法国一决胜负。”

  奥古斯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她对这场战争的前景并不怎么看好,她觉得在法国这里打生打死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她不想要法国的领土,也懒得搞什么非军事区,因为非军事区这种东西除了让法国想着进军它以外毫无价值,而且德国尝试过驻军,结果就是被法国民众撵走。

  至于分裂法国,或者是其他什么的,奥古斯特也没兴趣,因为一个强权陨落就意味着另一个强权即将诞生,法国不是没有裂开过,大革命的时候就裂开过,或者往前一点,百年战争的时候也裂开过,各种势力将法国的政治生态撕裂成了好几块,后来发生了什么大家也都很清楚,法国无一例外都完成了再次统一,然后把入侵者胖揍了一顿。

  法兰西这个国家与民族都十分奇特,因为它在中世纪时代乃至文艺复兴初期的时候,都充当着整个欧洲最保守的部分,法国一直坚持天主教的信仰,它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是最顽固最强大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却成为了变革时代最激进的角色,领导了欧洲影响最深远的革命,使得属于欧洲的灯塔在十九世纪亮起。

  俾斯麦对法国十分了解,对于奥古斯特的问题,她回答道,“奥古斯特,如果我们不进攻法国,那法国就会进攻我们,法国的学习能力十分的强大,我们花费了数年时间研究的科技被他们两年时间就学走了,我们应该将其视为最大的对手,一开始就使出全力。”

  俾斯麦这是在提醒奥古斯特,德国和法国手中最大的王牌就是装甲部队,坦克方面德国有一定的优势,双方着重点不同,强弱无法对比,如果德国在进攻俄国的途中摸索出了坦克更先进的用法,那就相当于给法国避雷了,这样太亏了,还不如一开始就拿法国作为主战场,那俄国买来的几台破坦克连大口径的步枪都扛不住,不足挂齿,还是法国更重要一些。

  “法国的保守派将军应该占比较多数吧,根据盖世太保搜寻到的情报,麦克马洪似乎对坦克这种东西颇有成见。”

  “他有成见就有成见呗,这就是你不懂了,麦克马洪那种人就是老糊涂了,根本就没人听他的话,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别人会对你的话十分信服?”

  “你做出功绩的时候吧。”

  “那麦克马洪打赢了普法战争没有,色当之围的时候他那张老脸跟法棍卡喉咙了一样,都成绿色的了,跟他同时代的除了几个个别的,其他都差不多,麦克马洪天天吹嘘自己的战术多么厉害,实际的结果不就是被追着满世界跑吗?法军再保守,他们也不能是瞎子吧,有功绩的保守派才是麻烦的家伙,没有功绩的就是跳梁小丑,法军的高层基本上都在普法战争吃过亏,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自己那套战术能打赢,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这套理论的确无懈可击,确实啊,你听一个穷人跟你谈成功学,你只会觉得他是不是大脑不太清醒,但是相同的话真正成功的人跟你说你就会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人家是真的成了,人家的确证明了自己走这套流程是可以成功的,至于你能不能成功那就不好说了。

  麦克马洪虽然嘴硬,但是还是很识时务的,他只是顽固了点,但是毛奇已经教他做人了,他那套东西真的能打赢的话,那法军就不会在梅斯和色当遭受大败了,你反对进步,你得首先证明自己的确有两把刷子吧,你个靠熬资历当上总参谋部部长的人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这也是后来麦克马洪开始转而支持拿破仑四世的原因,他自己都没自信,再输的话脸都丢没了,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那套不行,那还不改变不就成弱智了,大伙都是为法国好,只是各有各的坚持,但是要是已经证明了你坚持的东西是不好的,你还坚持,那你这不纯纯的犯贱吗?

  就算赛里斯人天天骂国足,但是骂归骂,你看到他们上场比赛肯定还是给他们加油的,毕竟再菜也是自家人,谁不希望自家人能打出好成绩啊,金窝银窝还不如自己的狗窝嘞。

  不过奥古斯特还不能这么早签署协定,俄国目前似乎好像还没有打算向德国发起进攻,增兵也只是朝着罗马尼亚的方向增兵。

  她让俾斯麦给圣彼得堡发一封电报,探一探俄国的虚实,看一下它是不是真的有要履行欧洲协约的想法。

  俾斯麦同意了,她立刻给圣彼得堡发了一封电报,而收到的则是亚历山大三世的亲自回信。

  “俄国从未想过与德国作战,如果德俄边境出现了什么动静,请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圣彼得堡,我们只针对英国,放在巴尔干的军队也只是迷惑英国的障眼法国安法,我可以用沙皇的名义保证,俄国绝不会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十分的公式化,看上去好像无懈可击,奥古斯特都差点被忽悠了,沙皇的名义,罗曼诺夫家族居然允许亚历山大三世撒这种谎?他们不要脸吗?

  俄国大概率还是会出兵的,但是奥古斯特需要让俄国尽量晚一点参战,俄国参战的越晚,德国就越能集中优势兵力冲击法国的防线。

  所以奥古斯特也亲自给这位远房亲戚写了一封信,“我是信任俄国的,我也相信我们两国间能够保持长久的和平,德国会尝试制止巴黎和布达佩斯方面可能出现的军事冒险,请圣彼得堡按兵不动,即使你收到一些消息,也请不要当真,德国站在国际和平的这边。”

  与此同时,在奥古斯特安抚沙俄情绪的同时,德国向匈牙利发去了最后通牒,给匈牙利人两个选择。

  奥古斯特再一次向俾斯麦保证,这是自己最后的领土需求,俾斯麦也只能随她去了。

  她想将居住有大量德意志人的布尔根兰也划进自己的版图,所以最后通牒的内容就是……

  布尔根兰或战争。


  (https://www.zwyz8.com/db/8672/212645.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