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笔趣阁 > 李坏李长河 > 第935章

第935章


”铁木真道。

        两个千户连连拜谢。

        不一会儿,有南方信使,顺着远处大路而来,穿过大军营垒,爬上高坡骑马疾驰中军而来。

        带来的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南面乌沙堡诸堡依在坚守,难以攻克。

        铁木真看后十分不满,脸色也不好看。

        “小小几个堡垒,能阻我大军…”

        木华黎在旁边插嘴:“大汗,我们能在草原上决胜负,却不擅攻坚,如果是南人的军队来,他们肯定跟能打这样的战。

        现在上京也是一样,从这里往南四百里左右就有景国大军,金国是景国的属国,要么要提防后方,小心景国。”

        铁木真听完也皱起眉头:“你觉得他们敢打我们吗?”

        “辽国、金国都不是对手,景国肯定不怕我们。”木华黎做出自己判断。

        “嗯…你带领五个千户到南面二十里外的路口扎营守备大军后方,防景国人。”铁木真说,“另外我会派人去和景国皇帝谈谈,我们两国可以盟好,景国如果准许我们取上京,我会给他们相应报答。”

        铁木真从小经历黑暗苦难,能屈能伸,此时也做出妥协。

        他并不知道他创下的基业会达到何种恐怖程度,此时他对蒙古过的力量认识大概是可以和金国较量,已不将夏国放在眼里,但比起伐灭辽国,打败金国的景国还是有差距的。

        光是看景国人卖给他们的兵器,强弩,就知道其中差距。

        所以为了消灭金国,报国仇家恨,他必须隐忍向南方大国景国低头。

        他此时并不知道自己在李长河心中的恐怖地位,毕竟这时候的他还没大败,夏军,没大败金军,没伐灭中亚霸主花剌子模,人能做的事,很多时候自己也是难以预料的。

        铁木真还不是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铁木真,所以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

        惠州城外,阴水南岸,新军精锐四个营兵力布置于此,另外还有当地厢军八个营驻扎两翼为侧应。

        军营坐南朝北,东西横纵,以阴水为屏,阻隔南北。

        此地也成为辽西路数州中驻扎兵力最多的地方,一都超过辽西路治所中兴府。

        惠州城三面环山,只有南面开口,从北面来的三条大道都在城北汇合,北方军队想要南下必须通过这个隘口,再往北,可走的路线就非常多了。

        这也是当初李长河和杨洪昭商议之后不再向北割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拿得下,但守不住。

        虽说寸土寸金,寸土不让,这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深入人心,可有些土地要么没有战略价值,要么能拖死一个国家,不值得。

        百姓的家国情怀要保护,决策者头脑却必须清楚。

        这几天,惠州北面出现大量流民和逃兵,他们身后还有追杀的鞑靼人,追到惠州城北二三里后,面对对岸的景军,蒙古兵也迟疑了。

        流民逃兵不要命想要渡河,一时间接不接收,保不保护顿时成一个大问题。

        可是情况紧急,新军团长当机立断,下令击毙试图过河的先头流民上百人,河水瞬间染红,此举吓住后方流民。

        如果大批流民冲击南岸军营,后果不堪设想。

        随后一面派人往南向辽西节度使杨洪昭请示,一面派出一个新兵营,带领两个厢军营渡河,原地聚拢收押流民。

        新军一个营携带步枪在北岸快速构筑堑壕,以防有变。

        在与蒙古人骑兵短暂的大家都听不懂对方说话的交流之后,蒙古人终究惧于景国兵锋,停止追杀。

        而新军团长也立下规矩,能逃到这的流民可以活命,逃不过来被蒙古人杀的也不搭救,因为他只是个小小团长,挑不挑起与蒙古国的战争他做不了主。

        第二天,辽西节度使,怀化将军杨洪昭就赶到惠州前线。

        随后金国人求助的使者也到了,见到杨洪昭就一顿痛哭流涕,哭诉蒙古人的暴行,希望作为宗主国的景国救援…

        杨洪昭听了金国使者诉说,很快明白事情大体。

        思来想去,他快速决断,派人南下奏报朝廷,同时下令各州收缩兵力,将中兴府,锦州,宁远方向兵员不断往北抽调至惠州边境。

        已经熟悉新军作战模式,火器战术的杨洪昭亲到阴水前线组织战士修筑挖壕沟,修碉堡,严阵以待,以防万一蒙古人南下。

        北面高峰巍峨,阴水北岸,有三条大道,两条从北而来,一条从东向西,汇聚在惠州城外河谷。

        杨洪昭发须半白,在马背上远眺,远处三条大道尽收眼底,前两天还有蒙古人士兵会冲到远处山口向南眺望,意味不明。

        可这几天过来,再无一个蒙古追兵会追到山口来。

        他隐约明白了蒙古人态度的变化,应该是主帅开始约束了,于是也下令,只要蒙古军不越过山后,不予还击,前沿阵地不再向北修建,维持当前界限。

        至于北方流民…

        杨洪昭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收留,毕竟如果这里不让他们过来,等饿急了,在金国和景国一千多里的国界线上,他们依旧可以找地方越过,然后流窜成寇,祸害百姓。

        不过收留也不能白收留,正好此时战后重建,各州缺乏劳力。

        中兴府囤积大量粮食,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初破金国时候从其他州县抢来的,随后有些州县被皇太孙“大发慈悲”还给金国,中兴府的粮食便十分富余。

        另一部分则是按照皇太孙吩咐,放手由乌林晃打压大族获取。

        乌林晃果然就如皇太孙所料,为讨好新朝,疯狂打压原来的金国大族,他的同胞,以示忠心。

        此期间从辽东辽西大族手中收缴大量粮食钱财,铲除一些大族,杨洪昭则按照皇太孙预留方案,接手这些大族土地后,他亲自出面,以景国官府名义租给当地无田地百姓耕种,还提出优厚条件,最初两年不收任何税,两年之后收取每年收获一成。

        这对于辽东百姓,是想都不敢想的优厚条件。

        杨洪昭一直记得当初皇太孙交代他的话,辽东平原,南北千余里,东西八百里,沃野千里,全天下少有的黑土沃土,要让百姓有地可耕,调动百姓积极性,不出一代人,粮食能养半个景国。

        与皇太孙南征北战之后,他已经有一种无条件信任皇太孙的习惯,所以他一直奉行此策,不断想方设法,将土地分给无地可耕的普通百姓。

        如今才过一年不到,杨洪昭在辽西、辽东两路声望极高,景国朝廷受到极大拥护。

        而且历史原因也很重要。

        比起金国统治,原本的契丹人、溪人显然是更认同中原王朝的统治。

        辽国太祖是前朝节度使,自奉正朔,称景国人为“南人”。

        辽国自上而下带头汉化,朝中权臣有汉人,辽国设官朝廷官吏如中原王朝,设科举也用汉字,考的是儒学经典,尊奉的孔孟教化。

        加上杨洪昭很得民心的举措,认同感之下,统治甚至比之前金国更加稳固,战后很快恢复生产生活,一派欣欣向荣。

        此次蒙古人南下,甚至有很多人踊跃参军,准备抵御蒙古人。

        当然,许多豪族也叫苦连天,杨洪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账都算在乌林晃头上。

        而皇太孙推荐的固立川也非等闲,却有能耐,在东面帮他快速镇压几次小叛乱,抵御好几次北面金国残党袭扰,半年多来斩首超过超过一千,让北面以完颜宗弼,完颜盈歌为首的金国残部彻底胆寒,不敢再次南下,龟速北面雪林。


  (https://www.zwyz8.com/db/8808/104389881.html)


1秒记住顶点笔趣阁:www.zwyz8.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zwyz8.com